核心提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曾一度让社会各界对反腐新手段有期待,但住建部与40个首批实现信息联网的城市签订了“安全协议”,此项协议特别规定联网采集数据不拥有查询权限,并且查询权限保留在地方政府。
尽管频发的“涉房腐败”案件让社会各界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反腐属性”寄望颇高。不过,由于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和信息主权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博弈不断,“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要实现“反腐”功能,还十分遥远。
为了打消地方政府对于涉房信息的担忧,住建部在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与地方政府签订“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协议”(下称“安全协议”)。住建部同时承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采集的数据仅用于宏观分析,且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
目前,住建部已经与40个首批实现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城市签订了“安全协议”。此前,社会各界曾希望通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能够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直接查询特定条件主体的房屋产权信息,以推进反腐工作。
安全协议“解忧”
“完成数据采集和联网的40个城市,按照有关的工作规定,住建部都与各城市签订了‘安全协议’。”6月19日,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安全协议主要针对属地个人住房信息采集、使用过程中住建部和地方主管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
2010年6月,住建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正式启动。按照国家发改委对电子政务工程的要求,该系统采用镜像技术,将地方城市的房产交易、登记等数据全面、完整地采集至住建部设于各城市的前置服务器,并实现数据实时更新。
至2012年6月,住建部完成了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而为完成这一工作目标,住建部以“超标口径”,对60余个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进行了全国联网。但是,在2012年6月40城市联网目标达成后,联网城市的数量就鲜有增长,一直维持在60余个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联网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的担忧,“由于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的配合度,在联网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地方政府不按期同步数据、以迁移属地服务器等理由,切断与住建部前置服务器联网的情况,造成数据不符等情况。”一位知情人士称。
记者了解到,住建部曾多次召集会议,在强调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重要性并下达工作时间节点的同时,也围绕“个人住房信息”采集和使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其中主要的解决方式就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安全协议”。
目前,住建部已经与实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的40个城市签订了“安全协议”,并已形成“工作惯例”。未来实现联网的城市也将遵循这一惯例,签订“安全协议”。
地方“查询主权”
尽管与联网地方政府签订“安全协议”已经成为住建部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惯例”,但对于“安全协议”的具体内容,住建部并未公示,不过,据了解,安全协议的内容,基本遵循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此前,住建部房地产监管司一位官员在一次有地方住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表示,为了确保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安全,住建部制定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部令《房屋登记办法》的修订工作,明确数据采集和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