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链接
住宅产业化的历史
所谓住宅产业化,指的是在工厂生产住宅所需部件模块,然后运送到工地进行住宅搭建,通过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住宅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德国:早在1910年,德国著名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厄斯就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此后,世界各国便兴起了对住宅产业化的研究和实践。
美国:大概在1930年前后,美国工业化住宅起初是作为车房的一个分支业务而存在的,当时主要是为选择移动生活方式的人提供一个住所。为了摆脱“低等”、“廉价”形象,建筑学家们在结构上对房屋做了改观,钢结构住宅出现。
到了1950年代,二战结束,由于住房紧缺,部分人将车房变为永久性的住宅,并且努力提高这种住宅的质量。1976年,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颁 布了工厂预制住宅施工和安全标准(HUD-Code),工业化住宅生产实现有法可依,向标准化迈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美国高层钢结构住宅基本达到了 标准化、通用化;独户式木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在工厂里生产,在施工现场组装;用于室内外装修的材料和设备、设施种类丰富,用户可以从超市里买到各种建 材,非专业的消费者可以按照说明书自己组装房屋。
1990年代,随着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大型工业化住宅公司进一步成长,同时一些金融巨头也进入工业化住宅市场。
法国:住宅产业化兴起是源于二战之后的“房荒”。1949年,法国重建和规划部长委托琼·普鲁维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大批量生产的住宅。法国住宅产 业化的推广方法之一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琼·普鲁维所设计的住宅中就有很多适合产业化生产的钢结构住宅。此后的五六十年代,法国利用预制板和工具式模板进 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住宅建设。这一时期被称为“数量期”。
由于住宅产业化产生初期住宅的选址、设计、质量、周边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到1970年代,这些问题都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提高而暴露出 来,法国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建设。法国开始以追求质量为基本要求的发展模式,逐步推广样板住宅。现在样板住宅仍是法国住宅工业化的主 流。
日本:1950年代,与住宅建设相关的钢铁、木材、水泥等大型工业企业预测,其行业在十余年后将步入衰退期,而国内住宅需求会保持稳定持续的增 长。为此,各大企业推动日本通产省和建设省制定了“住宅生产工业化促进补贴制度”和“住宅体系生产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并通过金融机构对开发生产住宅新 部品提供低息贷款。这些举措刺激了日本工业化住宅大量产生。
1973年到1985年,日本政府大力帮助民间的开发商把技术实力提升起来,大量研究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工法,并且结合住宅的管线、设备,在内部开发如整体浴室、厨房等,推动住宅产业化和工业化。这一时期,日本工业化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