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掣肘
不动产统一登记被人们寄予厚望,甚至除了调控房价外,还被认为是反腐利器。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制度的推出时间,还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恐将都不会如想象中迅速。“住建部曾连续两年表态将数百城市住房信息进行联网,但由于历史因素、技术因素等问题,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不顺利。”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 蔡德培对导报记者表示,以房屋登记为例,土地部门登记的是房屋的占地面积,而房管部门则登记建筑面积,两部门的登记数据可能出现不一致情况,“如何统一就 是个问题。”
“实际上,不仅是房产信息的联网,其他不动产登记也存在类似问题。登记的内容上可能存在偏差,可能存在数据不全以及数据报备的准确和差异性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张文清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推进,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推出不动产统一登记需要迈过的“门槛”还包括健全法规、协调各部门利益等问题。蔡德培表示,这项制度改革牵涉我国《物权法》、 《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海岛法》、《草原法》、《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如果不彻底修改现行法律规范,这项制度很难有效实施。
这或许是在回应相关报道中,国土部一再强调“顶层设计”,而不愿给出后续工作具体时间的原因。“在不动产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前,不动产登记如何发证、如何管理都缺乏法律基础,因此实质性的推进需要等待。”张文清说。
在部分房产开发商看来,即便相关法规、后续政策陆续出台,带来的压力也在承受范围之内。“可能短期内会带来一些抛售,但长期来看,国内市场特别是 二、三线城市的刚性需求依然巨大,总趋势还是倾向供不应求。这种波动不会影响开发商的拿地速度、土地储备、企业战略、推盘计划。”高杰说。
“我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成本,以及企业的成本。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功能,至于其他的设想,更多则是人们的预期,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和铺垫才能实现。”孙飞说。